admin 發表於 2020-11-30 22:36:46

龍應台談《我是歌手》:挑戰台灣人習慣思維

《我是歌手》第一季“歌王”羽泉

曾幾何時,台灣瓊瑤劇、偶像劇、綜藝節目,無不在大陸熒屏上掀起一場場收視怒潮,更成為影視人多年來一向追趕、仿照的榜樣。不過,比年來隨著大陸影視業建造程度的逐漸提高,這一趨日本藤素,向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客岁以來火爆熒屏的《后宮甄嬛傳》,在台灣地區猛刮“后宮風”,不单連續幾個月收視排名第一,更有電視台瘋狂地回放超過10次。而上周末剛剛“曲終人散”的湖南衛視《我是歌手》,更在台灣刮起一陣“歌手”旋風,轉播總決賽的電視台收視率乃至比泛泛增長了近220%,並引發島內文化界、新聞界一股反思熱潮。大陸業界不斷改良和提高的建造環境,和不斷涌現的影視新“視”力,正在強有力地“逆襲”台灣熒屏,這也讓眾多台灣藝人、影視建造團隊紛紛選擇“北上”,参加“淘金”大軍的行列。

【熒屏逆襲】

“甄嬛”、“歌手”連環出擊,台灣掀追看熱潮

《婉君》、《昨夜星斗》、《流星花園》、《意難忘》……這些曾經在大陸熒屏播出時引發收視怒潮的影視作品,無一破例地貼著“台劇”的標簽,而《我猜我猜我猜猜》、《康熙來了》等綜藝節目更持續火爆多年,成為無數電視業者競相仿照的經典。但比年來,一味向台灣影視綜藝“取經”的趨勢逐漸發生變化,很多大陸影視節目憑借精巧的建造正逐漸敲開台灣熒屏的大門,讓寶島觀眾領略到大陸作品的魅力。

客岁大陸熒屏上,最風光的非孫儷、陳建斌主演的《甄嬛傳》莫屬,這股持續“高燒”的收視熱潮也飄到了海峽對岸——該劇在台灣緯來電視台晚上十點檔第三輪播出的《甄嬛傳》收視乃至超過同時段的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大結局當晚收視更高達3.38,創造該台年度最高收視紀錄,而台灣華視乃至連播5次以滿足觀眾需求。許多談話類節目更是紛紛跟風,很去濕食物, 多明星嘉賓都戴上小主的頭套上節目,有評論稱“台灣真的中了‘甄嬛毒’”。

而上周末剛剛闭幕的湖南衛視第一季《我是歌手》節目,因有齊秦、辛曉琪、彭佳慧、林志炫、楊宗緯等台灣地區知名歌手參賽,林志炫、楊宗緯更成為奪冠大熱門,以致被戲稱為“我是台灣歌手”,而遭到寶島觀眾和媒體的熱烈追捧。本報記者在長沙採訪總決賽“歌王之夜”時,就注重到在總計108家探班媒體中,就有16家台灣地區媒體,此中有同業向記者暗示《我是歌手》在台灣很是火,而這種現象在台灣綜藝界還是第一次出現。

并且據記者领會,在決賽當晚,東森新聞台從晚間7點30分起追蹤報道,乃至採取“最新LIVE”的准直播情势,當晚10點還罕見停播名牌時事評論節目《關鍵時刻》,改播《我是歌手》特別節目。次晚,該台又在時事評論節目中邀請專家、資深媒體人,對節目樂成之道進行探討。另外一家主流電視台TVBS除對決賽進行連續報道外,同樣在名牌時事評論節目《2100全民開講》中邀請音樂人、資深媒體人,對大陸近来幾檔熱門電視節目标樂成進行深刻探討。據悉,有直接轉播當晚總決賽的電視台,收視率比泛泛時段增長了近220%。

【連鎖反應】

保存環境變差,台灣藝人掀起大陸“淘金”熱

與大陸影視作品、綜藝節目在台灣不斷掀起熱潮构成鮮明對比的是,台灣藝人、建造界正涌現出一波又一波的“北上”淘金熱。

现在隻要順便打開一家大陸電視頻道就會發現,來自台灣的藝人脸孔越來越多,從馬景濤、林心如、吳奇隆、蘇有朋,到林依晨、阮經天、陳喬恩、霍建華、安以軒,早已扎根大陸,成為各大電視台的常客。本年初,曾經一手捧紅F4的“台灣偶像劇之母”柴智屏,便感伤台灣偶像劇生產鏈上人材的大量流失,決定退出台灣電視劇市場,闭幕了旗下專拍偶像劇的兩個公司,將重心轉移至電影和經紀标的目的,並加快了“北上”的步调,和大陸娛樂圈展開更多的互助。曾經擔任過台灣華視業務部經理的羅法平,也將事情重心轉移到大陸市場,他將台灣的資源和安徽台的平台相結合,建造了《幸福必定強》、《幸福最好天》、《幸福三顆星》等一系列定制偶像劇,现在更在上海開張本身的新公司,並開始籌拍新版《飛刀又見飛刀》。

據統計,現在浙江橫店影視城拍戲的藝人中,1/5是港台地區藝人。2012年台灣地區影視界賺錢榜的前三名均活躍在大陸:往日小虎隊的“霹靂虎”吳奇隆,因在大陸出演《步步驚心》等劇再度走紅,以2.7億新台幣位列收入榜第一﹔演而優則“制”的蘇有朋、林心如則以2.01億及1.94億新台幣分家2、三名。

對於台灣藝人紛紛“北上”,業界人士广泛阐發認為,台灣影視建造環境變差是導致藝人不斷“流失”的主因。比年來,由於受經濟大環境影響,台灣電視台在購劇和建造預算上广泛降低。曾出演《戲說乾隆》等熱播劇的黃文豪認為,现在大陸電視劇一集一小時的建造費广泛在50萬元人民幣摆布,約合200萬元新台幣,若是是大建造的戲,則無上限﹔而台灣一集90分鐘的戲,能有100萬元新台幣已屬不錯。台灣更沒有電視台或公司能出幾千萬元乃至上億元人民幣去拍一部電視劇。别的,片酬也是吸引台灣藝人到大陸發展的首要缘由。除像吳奇隆、林心如等一線明星賺得盆滿缽滿外,其余二三線演員在片酬上也能獲得很多晋升。好比在大陸參演了多部偶像劇的張鈞甯,雖然不過15萬一集,但“她在台灣頂多也就15萬新台幣一集,和大陸相差了四、5倍,而這已經是台灣一線的程度了”。過敏性鼻炎,除演員外,其他事情人員“北上”今后的薪酬也得以提高,知名導演陳銘章向記者流露,除最底層的助理外,“從道具師到導演,薪資都比台灣要高一個級別。 ”

【業界反思】

“台灣開花、大陸結果”引熱議,力保創意優勢

台灣曾領先一步,是華語风行音樂的重鎮。比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陸风行音樂突起,龐大市場令台灣歌手趨之若?。现在內地電視節目标異軍崛起,加倍凸顯當下台灣電視、风行音樂產業的保存窘境,引發島內文化界、新聞界的深刻反思。媒體紛紛指出,大陸勝在市場大、資金多、文化底蘊深挚,出現文藝界“台灣開花、大陸結果”的現象並不為奇。比拟之下,由於市場、投入限定等身分,台灣電視節目建造經費少得可憐,質量一落千丈,無法做出像《我是歌手》這樣“大氣磅礡”的精品節目。

在長沙採訪“歌手”總決賽時,台灣中視記者魏有德便告訴記者: “從《中國好聲音》開始,台灣觀眾就開始關注大陸綜藝節目,有部門缘由是因為庾澄慶和張玉霞。現在大陸不少綜藝節目都做得特別好,台灣的節目也在學習。”别的,有媒體指出,盡管第一季決賽沒能拿下“歌王”,林志炫也不是輸家,偏偏相反,他和楊宗緯、辛曉琪、彭佳慧等台灣歌手,都是贏家。他們賺足了錢袋,贏得歌迷的青睞,提高了知名度。很多在島內寂静已久的老歌手,也恰是通過進軍內湖便宜辦公室,大陸,煥發了個人事業的“第二春”。

知名節目建造人王偉忠、詹仁雄等認為,大陸奋起直追,台灣類似節目必須尋求冲破。知名音樂創作人林少英指出,台灣音樂“未几金、但多元”,台灣這幾年對於本身的優勢,感触茫然和缺少自傲,或許才是應該思虑的問題。若何保住台灣創意產業的優勢,是討論的另外一焦點。王偉忠認為, “台灣錢少,以是有不少怪點子,另類變主流是我們的優勢。”新華社在昨日的報道中也指出,台灣文化部門負責人龍應台13日暗示,《我是歌手》的大本錢建造帶給台灣觀眾許多震動,挑戰台灣人過去的習慣思維。 “在30年后,在創意的這端,台灣是不是還是最充分的根源,這是我們要很嚴肅面對的問題。”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龍應台談《我是歌手》:挑戰台灣人習慣思維